粉塵濃度測量儀是一種用于檢測環境中粉塵濃度的設備,它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工礦企業、勞動防疫部門、環境監測部門以及科研機構等。其工作原理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電容法、β射線法、光散射法、光吸收法、摩擦電法、超聲波法以及微波法等。其中,市場上主要采用的方法為光散射法、光吸收法和摩擦電法,這些方法具有測量快速、準確、靈敏度高等特點。特別是光散射法,已成為目前應用廣泛的方法之一。
  1、測量原理多樣:
  光散射法(Light Scattering):最常見、z廣泛使用的技術。當激光照射到空氣中的顆粒物時,顆粒物會產生散射光,其強度與顆粒物的濃度和粒徑相關。儀器通過檢測散射光信號,經過算法轉換得到質量濃度。特點是響應快、成本低、可連續監測。
  β射線吸收法(Beta Ray Absorption):利用β射線穿透采樣濾膜時的衰減程度來測定顆粒物質量。精度高,常用于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標準方法。
  微量振蕩天平法(TEOM):通過測量顆粒物沉積在振蕩空心錐上的質量變化,引起振蕩頻率的改變,從而計算出質量濃度。精度高,接近實時,但成本較高。
  壓電晶體振蕩法:利用顆粒物沉積在壓電晶體表面導致其振蕩頻率下降的原理進行測量。
  2、實時性與連續性:
  大多數儀器(尤其是光散射法)能夠提供秒級響應,實現對粉塵濃度的連續、實時監測,便于觀察濃度變化趨勢和突發污染事件。
  3、量程寬泛:
  不同型號的儀器量程差異大,可從微克/立方米(µg/m³)到毫克/立方米(mg/m³),覆蓋環境空氣、室內空氣和工業場所等不同應用場景。